背景及概述
色甘酸鈉是一種抗過敏藥,在抗原抗體的反應中,能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抑制肥大細胞裂解、脫粒,阻止過敏介質(zhì)釋放,預防哮喘的發(fā)作,對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或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療效。同時在預防和治療輕中度支氣管喘中也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少的特點,是《全球哮喘防治的創(chuàng)議》GINA中推薦用于兒童輕中度哮喘緩解期治療的藥物?,F(xiàn)有文獻報道的色甘酸鈉的合成方法,主要通過系列反應生成色甘酸二乙酯,最后在堿性條件下脫乙醇成鹽,制得色甘酸鈉。本文簡述色甘酸二乙酯的制備工藝。
性質(zhì)
色甘酸二乙酯外觀為淡黃色結晶粉末,具有橙香味,可溶于有機溶劑,如醇和醚,在水中不溶。色甘酸二乙酯具有低毒性,應避免接觸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因為可能會引起刺激作用,使用時應遵循正確操作程序,并保持良好的通風。
圖1 色甘酸二乙酯性狀圖
制備
本發(fā)明[1]涉及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色甘酸二乙酯和色甘酸鈉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將2,6-二羥基苯乙酮先與草酸二乙酯反應得到7-羥基-4-氧代-4H-苯并吡喃-2-羧酸乙酯,再與1,3-二溴2-丙醇(或環(huán)氧氯丙烷)反應制備色甘酸二乙酯,收率很高。
實驗操作:
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的反應容器中加入76g(0.5mol)2,6-二羥基苯乙酮、73g(0.5mol)草酸二乙酯、102g(1.5mol)乙醇鈉和1140g無水乙醇,控制反應溫度60℃反應10小時后,蒸去溶劑乙醇,得到7-羥基-4-氧代-4H-苯并吡喃-2-羧酸乙酯,直接加入54.5g(0.25mol)1,3-二溴-2-丙醇和228g異丙醇控制反應溫度100℃反應4小時后,得到粗品色甘酸二乙酯,加380g二氯甲烷和380g乙酸乙酯的混合液重結品得到純品187.3g,收率71.5%。對制備得到的色甘酸二乙酯進行核磁氫譜分析,核磁氫譜表征數(shù)據(jù)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7.61(t,J=8.4Hz,2H),7.17(dd,J=8.5,0.6Hz,2H),6.98(d,J=8.5Hz,4H),4.57(dd,J=8.9,4.7Hz,2H),4.50(dt,J=10.5,5.3Hz,1H),4.45(q,J=7.1Hz,4H),4.37(dd,J=8.9,5.9Hz,2H),1.43(t,J=7.1Hz,6H)。
參考文獻
[1] CN112375058A. 色甘酸二乙酯和色甘酸鈉的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