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二氫小檗堿又名二氫黃連素,是一種天然植物生物堿,廣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療,二氫小檗堿是一種天然胰高血糖素樣肽1激動劑,其生物利用度、吸收率、安全性和功效均優(yōu)于小檗堿,有研究表明二氫小檗堿的腸道吸收率高于小檗堿,主要在腸道局部發(fā)揮作用,阻止腸道對二糖的吸收,二氫小檗堿可通過抑制線粒體呼吸復合體活化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二氫小檗堿通常采用小檗堿還原季銨而合成得到,Takemoto和IshiiH分別在1962年和1991年用氫化鋁鋰還原小檗堿獲得了二氫小檗堿;2009年,Ying?HongLi等人采用硼氫化鈉還原法替代氫化鋁鋰由小檗堿制備二氫小檗堿;2018年,專利CN108997332A公開了一種二氫小檗堿的制備方法:在催化劑存在條件下,小檗堿于一定溶劑中與氫給予體發(fā)生催化轉移氫化反應,得到二氫小檗堿,采用的氫給予體有氫氣、甲酸銨、三乙胺/甲酸、水合肼、異丙醇等,所用的催化劑為鈀碳、鈀黑、蘭尼鎳或鉑黑等;2024年,專利CN118063454A采用硼氫化鉀制備二氫小檗,收率為61.7%;
上述這些方法均是傳統(tǒng)的化學法還原,小檗堿中的兩個雙鍵都可能被氫化還原,產物的收率與純度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2018年,Clifts等在Org.Letters上報道了皮克特-施彭格勒反應(Pictet?Spenglerreaction)構建二氫小檗堿的方法;該路線各步驟收率中等至良好,但工業(yè)化仍面臨諸多問題:包括Pictet?Spengler反應醛需過量且收率偏低,還原氨化過程中部分縮醛水解,放大后水解雜質大大增加導致收率大大降低,其中間體二氫小檗堿分離收率僅55%,放大過程中更低。
因此,本領域急需提供一條原輔料廉價易得、操作安全簡便、適于工業(yè)化生產的制備二氫小檗堿的方法。
制備方法
向1L三頸燒瓶中加入20g M4菌體,加入0.04g NADP+,15g小檗堿,20g葡萄糖,10g葡萄糖脫氫酶,加入200mL磷酸鹽緩沖溶液機械攪拌均勻,水浴加熱,內溫30℃,反應過程始終控制pH在7.2,加入400mL乙酸乙酯萃取產物,機械攪拌2h,過濾菌體,分液,水相使用400mL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合并有機相,水洗兩次,分液,有機相干燥濃縮,乙醇水結晶得產物二氫小檗堿14.2g,收率95%,純度98%[1]。
參考文獻
[1]湖南德諾邦尚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理智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一種基于亞胺還原酶合成二氫小檗堿的生物制備方法:CN202510301518.7[P]. 202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