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曲唑是一種選擇性非甾體類芳香化酶抑制劑,可明顯降低血清雌二醇濃度,而且不會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或醛固酮的生成產生明顯影響。絕經后婦女雌二醇的主要來源為:雄烯二酮在外周組織中的芳香化酶復合物的作用下轉化為雌酮,雌酮隨后轉化為雌二醇。減少循環(huán)中的雌二醇水平證明有利于乳腺癌治療。
適應癥
a)適應癥:適用于絕經后婦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對雌激素受體陰性的病人,若對他莫昔芬呈陽性的臨床反應,可以考慮使用本品。適用于絕經后婦女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
b) 適應癥:不孕不育(誘導排卵),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增生
作用機制
1)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絕經后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賴性疾病,而人體的雌激素有兩個來源,一是通過下丘腦到垂體再到卵巢,一是經腎上腺分泌雄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雌激素。對于絕經后患者,雌激素的來源只能由雄激素來轉化,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作用就是抑制芳香化酶,從而抑制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進而抑制乳腺癌細胞的增殖與生長。
2)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不孕不育:1.中樞作用:在下丘腦和垂體, 芳香化酶抑制劑降低雌激素至絕經后水平。利用雌激素的負反饋效應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無降低雌激素受體的作用。并且非甾體類芳香化酶抑制劑半衰期相對短,可迅速從體內代謝,對雌激素的靶器官無不良反應;2.外周作用:芳香化酶抑制劑可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使卵巢內雄激素短暫蓄積。而雄激素的短暫蓄積可刺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IGF-I) 及其他內分泌和旁分泌因子,協同FSH 促進卵泡發(fā)育;此外, 哺乳動物的睪酮可增強卵泡FSH 受體表達,擴大FSH 效應,促進卵泡早期發(fā)育。
副作用
阿那曲唑通常容易為病人所耐受,副作用通常為輕度或中度,由于副作用導致的中斷治療很少見。
阿那曲唑的藥理作用可引起一些可預料的癥狀,包括皮膚潮紅,陰道干澀和頭發(fā)油脂過度分泌。本品還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厭食惡心嘔吐和腹瀉)、乏力、憂郁、頭痛或皮疹。
陰道出血現象偶見報告,主要出現在患者從現有的激素療法改為阿那曲唑治療的前幾周。如有持續(xù)出血現象,需進行一步的評價。
阿那曲唑與血栓栓塞的發(fā)生無因果關系,在臨床試驗中用阿那曲唑1mg時血栓栓塞的發(fā)生率和醋酸甲地孕酮無明顯差異,而用阿那曲唑10mg時血栓栓塞的發(fā)生率較醋酸甲地孕酮低。
在應用本品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肝功能改變的報道(如轉肽酶及堿性磷酸酶升高),但這些患者中許多人都已經有肝臟轉移或骨轉移。這些變化起因的研究尚未進行。臨床觀察表明本品可以輕微提高血漿總膽固醇水平。
用法用量
成人(包括老年人): 口服,每日一次,每次 1 片。
兒童: 本藥不推薦兒童服用。
腎功能損害: 輕度至中度腎功能損害患者不用調整劑量。
肝功能損害:輕度肝功能損害患者不用調整劑量。
對于早期乳腺癌,推薦的療程為 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