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08-85-9
中文名稱
氰氟草酯
英文名稱
Cyhalofop-butyl
CAS
122008-85-9
分子式
C20H20FNO4
MDL 編號
MFCD01631151
分子量
357.38
MOL 文件
122008-85-9.mol
更新日期
2025/08/02 21:32:10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氰氟草酯(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R)-2-[4-(4-腈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英文別名
CYHALOFOP-BUTYL(R)-butyl 2-(4-(4-cyano-2-fluorophenoxy)phenoxy)propanoate
cyhalofop butyl ester
XDE 537
Propanoic acid, 2-4-(4-cyano-2-fluorophenoxy)phenoxy-, butyl ester, (2R)-
cyhalofop-butyl (pa iso, ansi)
(2R)-2-(4-(4-Cyano-2-fluorophenoxy)phenoxy)propanoic acid butyl ester
Butyl-(R)-2-[4-(4-cyano-2-fluorophenoxy) phenoxy]propionate
所屬類別
化學農藥原藥:有機氯殺蟲劑物理化學性質
外觀白色結晶固體。
熔點47.0 to 51.0 °C
沸點449.1±45.0 °C(Predicted)
密度1.21±0.1 g/cm3(Predicted)
閃點122℃
儲存條件0-6°C
溶解度溶于甲醇
形態(tài)neat
顏色白色到近乎白色
InChIInChI=1S/C20H20FNO4/c1-3-4-11-24-20(23)14(2)25-16-6-8-17(9-7-16)26-19-10-5-15(13-22)12-18(19)21/h5-10,12,14H,3-4,11H2,1-2H3/t14-/m1/s1
InChIKeyTYIYMOAHACZAMQ-CQSZACIVSA-N
SMILESC(OCCCC)(=O)[C@H](OC1=CC=C(OC2=CC=C(C#N)C=C2F)C=C1)C
LogP4.400 (est)
EPA化學物質信息Cyhalofop-butyl (122008-85-9)
安全數據
警示詞警告
危險性描述H302-H373-H410
危險品標志Xn,N
危險類別碼22-50
安全說明61
危險品運輸編號UN 3077 9 / PGIII
WGK Germany3
危險等級9
包裝類別III
海關編碼29269090
應用領域
用途一
氰氟草酯【122008-85-9】是一種苯氧羧酸類選擇性苗后除草劑,內吸傳導,能被植物葉片吸收,不具有土壤活性。是對水稻安全性最高的禾本科除草劑。各種栽培方式的水稻由苗期到拔節(jié)期使用都不會產生藥害。氰氟草酯對旱稗、稻稗、千金子、馬唐、狗尾草、雙穗雀稗、牛筋草、剪股穎等禾本科雜草效果優(yōu)良,對千金子、雙穗雀稗具有特別功效。常見問題列表
毒性
雌、雄大(小)鼠急性經口LD50>50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o。對兔皮膚和眼睛無刺激性,對豚鼠皮膚無致敏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4h)5.63mg/L空氣。NOEL 數據[mg/(kg ·d)]:雄大鼠0.8,雌大鼠2.5。ADI(EC)0.003mg/kg [2002],(EPA)cRfD 0.01mg/kg [2002]。無致突變性、致畸性、致癌性、繁殖毒性。
概述
氰氟草酯 (cyhalofop-butyl) 是由美國陶氏公司(DowElanw Co.Ltd)新開發(fā)的氧苯氧丙酸類內吸傳導型除草劑,商品名千金(Clincher), 代號為XED-537,化學名稱為 (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主要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等大多數惡性禾本科雜草,并可有效防除對二氯喹啉酸、磺酰脲類和酰胺類除草劑產生抗性的雜草。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等特點。理化性質
白色固體結晶,熔點50 ℃,蒸氣壓:1.2x10-3mPa ( 20℃),親油親水平衡 常數 KowlogP=3.31,水中溶解度為0.7 pp m(pH 7,20℃)。穩(wěn)定性:pH4時穩(wěn)定,pH7 時 緩慢分解,在pH 1.2 或pH9時分解迅速。有關氰氟草酯的理化性質、作用機理、應用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丁紅編輯整理。(2015-12-21)
作用機理
通過在植株體內迅速傳導 ,并迅速降解為一系列代謝物: 氰氟草酸(ACID)、氰氟草酰胺(AMIDE)、氰氟草二酸(DIACID)和氰氟草酚(DP) ,其中 ACID為具有殺草活性的化合物。 ACID通過在雜草的居間分生組織中積累 ,從而有效地抑制其體內脂肪酸生物合成所必需的酶-- 乙酰輔酶A羧化酶 ,達到除草的目的。制備方法
1.由3,4一二氟苯腈和過量的對苯二酚反應生成中間體(A)4一氧一( 2’一氟一4’一氰基 苯氧基 )苯二酚
圖1為合成中間體(A)的路線圖
其中,3,4- 二氟苯腈市場上有售,但價格較高,其可由以下反應制得:

圖2為合成3,4- 二氟苯腈的路線圖
由(S)一乳酸丁酯和過量的 4-甲基苯磺酰氯反應后,構型反轉,生成中間體(B)(R)一2一氧一(4’ 一甲基苯磺酰基)一丙酸丁酯:

圖3為合成中間體(B)的路線圖
4-氧一(2一氟-4-氰基苯氧基)苯二酚 (A)和(R)一2-氧一(4’一甲基苯磺 ?;?一丙酸丁酯(B)反應,構型不發(fā)生反轉,產物即為氰氟草酯。

圖4為合成氰氟草酯的路線
穩(wěn)定性
氰氟草酯在酸性條件下是比較穩(wěn)定的,而在微酸性及中性條件下水解速度加快,在強堿性條件下, 氰氟草酯水解迅速;在25 ℃~65 ℃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 氰氟草酯水解速度加快,25 ℃(pH 5.0)條件下的降解速率僅為65 ℃條件下的14%。ACID在酸性及中性條件下是比較穩(wěn)定的,在弱堿條件下緩慢水解,只有在強堿條件下水解較快,提高溫度可加速它的水解,當從25 ℃升至35 ℃,水解速率常數k約增加1~2倍。降解
水中的微生物可有效地促進氰氟草酯降解, 氰氟草酯對池水中某些細菌的生長有一定刺激作用,而對放線菌和真菌的生長影響不明顯。通過對不同種屬細菌的培養(yǎng)和鑒定發(fā)現(xiàn), 氰氟草酯在池塘水中的降解微生物主要是假單胞菌和葡萄球菌屬,代謝機制可能以生長代謝為主。綜上所述,通過在室內和室外對氰氟草酯的降解研究結果表明, 氰氟草酯在自然環(huán)境中降解迅速,殘留期短,常規(guī)濃度下施藥,不會對水稻及其環(huán)境安全性構成威脅;氰氟草酯在稻田生態(tài)系中的歸宿可有多條途徑,但主要是生物降解和光解,其次是水解;關于氰氟草酯對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它的一系列降解產物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毒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應用
主要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等大多數惡性禾本科雜草,并可有效防除對二氯喹啉酸、磺酰脲類和酰胺類除草劑產生抗性的雜草。參考文獻
[1]朱根林. 氰氟草酯的化學—酶促手性合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2]張繼旭,鄭鹛,王劍峰,羅書平,許丹倩. 除草劑氰氟草酯的合成[J]. 農藥,2010,49(05):329-331+337.
[3]趙莉,樊曉青,朱國念. 氰氟草酯水解動力學研究[J]. 農藥學學報,2009,11(02):274-278.
[4]趙莉. 氰氟草酯在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降解研究[D].浙江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