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
淺黃色無味粉狀固體,m.p.152.7℃,蒸氣壓<1.33×10-5Pa,20℃時在水中溶解度為0.121 μg/mL (pH=5),分配系數(shù)為3.2 (25℃)。 |
所屬類別 |
農(nóng)藥: 殺菌劑: 化學治療劑 |
用途與作用 |
磺胺咪唑類殺菌劑。對卵菌綱真菌如疫霉菌、霜霉菌、假霜霉菌、腐霉菌以及根腫菌綱的蕓苔根腫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作用機制是阻斷卵菌綱病菌體內(nèi)線粒體細胞色素bc1復合體的電子傳遞來干擾能量的供應,其結(jié)合部位為酶的Q1中心,與其他殺菌劑無交叉抗性。其對病原菌的高選擇活性可能是由于靶標酶對藥劑的敏感程度差異造成的。田間應用對晚疫病和霜霉病有極高的防治效果,使用劑量比其他殺菌劑低2~38倍,如以50~100mg/L的濃度處理馬鈴薯晚疫病有突出的防治效果,且用藥期靈活、持效期長。用同樣濃度處理葡萄、黃瓜、甜瓜的霜霉病,也有極好的防治效果。該藥劑能延長作物生長時間,并使增產(chǎn)增收。用于番茄有提高品質(zhì)的作用。使用次數(shù)不超過4次,使用方法為葉面噴霧。在高出實際用量4倍的處理濃度下,未見藥害報道。目前正在擴大防治對象,包括甜椒疫病、西瓜綿腐病、大白病霜霉病、洋蔥霜霉病及其他病害。 |
合成工藝與制法 |
以4-甲基苯乙酮為原料,先經(jīng)氯化,再與羥胺縮合、與乙二醛環(huán)合制得中間體取代的咪唑;然后經(jīng)氯化脫水制得中間體取代的氰基咪唑,最后與二甲氨基磺酰氯反應制得氰霜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