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酪氨酸是在1847年首先被李比格(Libig)發(fā)現(xiàn)和分離出來的芳香族含酚基的氨基酸,最早來沅于干酪素,因而取稱為酪氨酸[1]。O-叔丁基-L-酪氨酸又名(S)-2-氨基-3-[4-(叔丁氧基)苯基]丙酸,是一種分子式為C13H19NO3,分子量為237.29的L-酪氨酸衍生物。其中,L-酪氨酸的酚羥基被叔丁基醚取代,形成 ?O-叔丁基醚保護基,α-氨基和羧基則保留。
常溫常壓下,O-叔丁基-L-酪氨酸表現(xiàn)為白色粉末,可溶于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等有機溶劑?。
合成工藝
(1)將L-酪氨酸(L-Tyr)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加入SOCl2后回流反應獲得Tyr-OMe·HCl;
(2)將上述Tyr-OMe·HCl溶解于水溶液中,加入AcOEt和Na2CO3后,與Z-Cl反應,控制體系pH=7~10,獲得Z-L-Tyr-OMe;
(3)將Z-L-Tyr-OMe溶解于CH2Cl2溶液中,加入H2SO4和異丁烯,在常溫下反應1-10天,獲得Z-L-Tyr(tBu)-OMe;
(4)在上述Z-L-Tyr(tBu)-OMe中加入NaOH溶液進行反應獲得Z-L-Tyr(tBu);
(5)將Z-L-Tyr(tBu)溶解于甲醇中,加入Pd/C,通入氫氣進行反應即可獲得O-叔丁基-L-酪氨酸[1]。
應用
O-叔丁基-L-酪氨酸常用于多肽合成,將其溶解于水溶液中,加入Na2CO3,THF后,與Fmoc-osu進行反應控制體系pH=8~10可以獲得N-(9-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酪氨酸。該過程避免了對映體的生成,檸檬酸作為酸化劑產(chǎn)物更為穩(wěn)定,反應過程不涉及高溫高壓反應,適應批量化生產(chǎn)[2]。
進一步地,在超分子化學領域中,由O-叔丁基-L-酪氨酸制備得到的N-(9-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酪氨酸(簡稱Y)與N-(9-芴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簡稱F)、2-萘乙酸(簡稱Nap)依次通過脫水縮合作用連接到擁有眾多活性位點的2-Chlorotrityl Chloride Resin(2-氯三苯甲基氯樹脂)上,經(jīng)分離、純化凍干可得到分子水凝膠前體(Nap-F-F-Y)。通過調(diào)整超分子水凝膠前體與EGCG的載藥比例,成膠溫度,成膠劑的加入量制備出不同的EGCG超分子水凝膠,相關生物實驗表明該超分子水凝膠均比對照組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具有進一步生物醫(yī)藥應用潛力[3]。
參考文獻
[1]范鎮(zhèn)基.L—酪氨酸[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1978(5):43-47.
[2]李萬昌,馮旭斌,王俊,等.一種n-(9-芴甲氧羰基)-o-叔丁基-l-酪氨酸的制備方法:CN 201410106142[P].
[3]謝亮.超分子水凝膠載EGCG的制備及其在皮膚表面?zhèn)谟献饔锰骄縖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