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2-[(二苯基甲基)硫基]乙酰胺分子結(jié)構(gòu)的核心骨架由二苯甲基(Diphenylmethyl,Ph?CH-)通過硫原子(-S-)與乙酰胺基(-CH?CONH?)連接而成。它具有親核性和氧化還原性。硫原子連接的二苯甲基和乙酰胺基結(jié)構(gòu)對稱,通常無手性中心。它是合成莫達(dá)非尼的重要中間體。
圖一 2-[(二苯基甲基)硫基]乙酰胺
合成
將硫脲(20.0g)裝入5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水(60ml)和碘化鉀(0.7g)。將所得懸浮液加熱至70°C(在35-40°C下觀察到完全溶解),并在30分鐘內(nèi)加入二苯甲酰氯(44.0 g)。在加入第一個四分之一等分試樣后,混合物首先變得清澈,然后產(chǎn)物通過放熱反應(yīng)沉淀,并繼續(xù)加熱(70-75°C)60分鐘。將不易攪拌的混合物冷卻至15-20°C,然后在24°C的溫度下加入水(45 ml),接著加入30%的氫氧化鈉(29.0 g,即水解異硫脲鹽所需的量)。將混合物加熱至70°C(在50-60°C下,產(chǎn)物溶解,觀察到膠狀但可攪拌相的分離),并加入24.1 g三乙胺(膠狀相變成油狀)。將溫度升至80°C,在約1小時內(nèi)加入氯乙酰胺(22.0 g)的二甲亞砜(33 ml)溶液;油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將溫度保持在80°C下60分鐘,然后加入甲苯(250 ml)。在80°C下分離相,用150 ml熱水洗滌有機相。分離各相,用甲苯(80ml)重新萃取水相,然后在80°C下分離。在大氣壓下蒸餾出150ml甲苯,濃縮第一次萃取的有機相,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冷卻至室溫過夜。進(jìn)一步冷卻至0-5°C 30分鐘后,過濾結(jié)晶產(chǎn)物并洗滌,首先在0°C下用15 ml甲苯洗滌,然后在0°C下用50 ml己烷洗滌。濕產(chǎn)物:54.1 g。在50°C下減壓干燥4小時30分鐘后得到42.3 g干產(chǎn)物2-[(二苯基甲基)硫基]乙酰胺(HPLC:97.9%)[1]。
圖二 2-[(二苯基甲基)硫基]乙酰胺的合成
參考文獻(xiàn)
[1]Current Patent Assignee: PROCOS - US2004/106829, 2004,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