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提取物來源于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
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干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nèi),有多數(shù)雄蕊,花藥2室,生于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fā)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zhì);外種皮肉質(zhì),有臭氣;內(nèi)種皮灰白色,骨質(zhì),兩側(cè)有棱邊;胚乳豐富,子葉2?;ㄆ?~5月。果期7~10月。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本植物的根或根皮(白果根)、樹皮(白果樹皮)、葉(白果葉)亦供藥用。
化學(xué)成分
白果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動力精樣物質(zhì)。內(nèi)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zhì)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卜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以及多種氨基酸。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花粉含多種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門冬素、蛋白質(zhì)、檸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達鮮重的4%。
提取方法
一種白果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驟a、破碎:將白果仁破碎,得碎白果仁;步驟b、醇提:步驟a得到的碎白果仁用20?60vol.%乙醇溶液回流提取,過濾,將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得初提液;步驟c、大孔樹脂富集:調(diào)節(jié)步驟b得到的初提液pH至3?4,離心,取上層藥液,上樣,用30?45vol.%乙醇溶液沖洗樹脂柱,收集洗脫液,調(diào)節(jié)pH至6?7,減壓濃縮,干燥,得純化產(chǎn)物;步驟d、干燥:用醇溶解,過濾,將濾液濃縮至無醇味,得浸膏粉,即白果仁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