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
牛子、大力子、鼠粘子。
含牛蒡甙,又含脂肪油20~30%。
二年生草本。高1~1.5米,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葉大有長柄,葉片廣卵形心臟形,長40~50厘米,寬30~40厘米。莖上部的葉逐漸變小,先端鈍圓而具一小尖,邊緣波狀或齒牙狀。表面綠色光滑,背面密生灰白色短絨毛。頭狀花序叢生于枝端呈傘房狀。總苞呈線形,先端延長而成鉤狀針刺,向四方開散,成為帶刺鉤的圓球。子房下位,一室。瘦果略呈彎曲的長倒卵形,灰綠色。
牛蒡子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shù)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huán),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全國各地均產(chǎn),以東北產(chǎn)量大,浙江桐鄉(xiāng)產(chǎn)的稱“杜大力”,質(zhì)量佳。
1、利尿解熱。2、抗菌;牛蒡子煎劑對肺炎雙球菌等有較顯著的抗菌作用。
疏散風(fēng)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風(fēng)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fēng)疹,咽喉腫痛,癢腮,丹毒,癰腫瘡毒。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