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三氟磺酸酯性質(zhì)、用途與生產(chǎn)工藝
化學性質(zhì)
Colourless or nearly colourless crystals, mp119 - 122 ; soluble in acetonitrile, DMSO, methanol, acetone, insoluble in aqueous media
用途
甘露糖三氟磺酸酯是一種用于制備2-脫氧-2-18F-β-D-吡喃葡萄糖(18FDG)的合成碳水化合物前體。18FDG是研究細胞代謝的正電子發(fā)射斷層顯像中應用最廣泛的放射性示蹤劑。FDG可以像葡萄糖一樣被細胞自然吸收,但是不能參加代謝反應。由于癌細胞具有特征性的高代謝率,因此18FDG放射性示蹤劑積累在癌細胞中。18F發(fā)射出低能量的正電子,可以被PET掃描儀檢測到。合成18FDG需要使用回旋加速器從富含18O的水生產(chǎn)18F,該合成過程通常使用18FDG合成器進行。18FDG用途的限制因素是18F相對較短的半衰期(約100分鐘)以及18FDG合成的產(chǎn)量較低。從制備18F、合成18FDG到將其注射到病人體內(nèi)的整個過程必須在數(shù)小時內(nèi)完成。這導致了數(shù)種自動化18FDG合成儀的誕生,它們通過成套的設備來輔助這個過程。
生產(chǎn)方法
以三氟甲磺酸酐和(2S,3S,4R,5R,6R)-6-(乙酰氧基甲基)-3-羥基四氫-2H-吡喃-2,4,5-三基三乙酸酯為原料合成甘露糖三氟磺酸酯的一般步驟:將四乙酰甘露糖(5,1.8 g,5 mmol)溶解于含有無水吡啶(0.9 mL,11 mmol)的無水二氯甲烷(14 mL)中。將該溶液冷卻至-15°C,并在劇烈攪拌及氮氣保護下,經(jīng)25分鐘緩慢滴加三氟甲磺酸酐(0.9 mL,5.2 mmol)。隨后,將反應混合物緩慢升溫至室溫并攪拌過夜。反應完成后,依次用冰冷的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50 mL)和去離子水(50 mL)洗滌反應混合物。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并在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濃縮。通過硅膠柱色譜法純化產(chǎn)物,使用己烷:乙酸乙酯(1:1,v/v)作為洗脫劑,得到白色固體狀的甘露糖三氟磺酸酯(1.4 g,產(chǎn)率56%)。薄層色譜(TLC)顯示Rf值為0.5(展開劑:己烷:乙酸乙酯=1:1)。
參考文獻:
[1] Tetrahedron, 1992, vol. 48, # 47, p. 10249 - 10264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vol. 132, # 21, p. 7405 - 7417
[3]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1, vol. 210, p. 333 - 337
[4] Organic and 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09, vol. 7, # 3, p. 564 - 575
[5]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4, vol. 128, p. 291 - 296
甘露糖三氟磺酸酯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chǎn)品